对于新生孩子来讲,哭有时是一种健康的信号,能够帮助增强肺活量,月嫂和宝妈要掌握了解这种哭声。
①健康性哭声——“母亲,看我多健康!”
婴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一般每天4——5次,均无随着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假如你轻轻触摸他或朝他笑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会停止啼哭。
②意向性哭声——“母亲,我呆腻烦了,抱抱我吧!”
啼哭时,孩子头部左右不停扭动,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这个时候来到孩子跟前,啼哭就会停止。
孩子身体不当令的哭声
大多数时候孩子啼哭,有些是饿了、有些是困了、还有些是尿了等等。针对孩子不一样的哭声,宝妈和月嫂要做出准时的应付:喂奶、换尿片等。
①饥饿性哭声——“母亲,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
这种哭声由小变大,不急不缓,当宝妈用手指触碰孩子面颊时,孩子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若把手拿开,不给喂哺,孩子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还会露出笑容。
②过饱性哭声——“哎呀,母亲把我撑着啦!”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孩子腹部贴着宝妈乳房抱起来,哭声会加剧,甚至呕吐。过饱性啼哭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但应该注意溢奶哦。
③口渴性哭声——“母亲,我口渴,喂我点水喝吧!”
此时孩子的表情不耐烦,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孩子喂水时,啼哭立即停止。
④吸吮性哭声——“这奶头今天什么问题!”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水或喂奶3——5分钟后,哭声忽然阵发,缘由总是是由于水、奶过凉或过热;奶头孔太小,吸不出来奶水;奶头孔太大,呛奶。
⑤便前哭声——“我要便便了!”
便前肠蠕动加快,孩子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蹬。
⑥尿湿性哭声——“我尿裤子了,给我换换吧!”
这种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月嫂或者宝妈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孩子就不哭了。
⑦燥热性哭声——“母亲给我盖得太多了,不要这么惦记我啊!”
孩子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宝妈和月嫂为孩子降低衣被,或把孩子移至凉爽地方时,孩子就会停止啼哭。
⑧寒冷性哭声——“母亲给我盖得太少了,好冷啊!”
哭声低沉,有步伐,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孩子加衣被,或把孩子放到暖和地方时,他就安静了。
⑨亮光性哭声——“我已经睡醒了,如何天还没有亮呢?”
孩子白天睡得非常不错,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当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非常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渐渐改变过来。
⑩困倦性哭声——“我困了,可我还不舍得睡觉,不要强逼我!”
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这就是习惯上称的“闹觉”。孩子闹觉,也会因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过热。让孩子在安静的房间躺下来,非常快就会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这类状况也要立刻去医院检查:
①哭声看上去有气无力;
②忽然大哭不止,越哄哭得越厉害;
③每隔10分钟左右,就全身扭动,并发出类似悲鸣的哭声(特别在晚上);
④拍打头部、大哭、喷射性呕吐、痉挛。
8招告别孩子哭闹安抚法:
孩子哭泣时可以先尝试下面的安抚办法,如果其哭声仍是停不了,就得考虑孩子是不是有身体不适的原因,应该进一步带孩子就诊。
①用包巾舒适地将孩子包住,让孩子有安心感。
②哭闹抱起时,尽可能将孩子的腹部朝哪个方向大人。
③吹口哨或发出轻轻的嘘声。
④轻轻摇晃婴儿,但不可以过度摇晃。
⑤双手像按摩般轻摸孩子的脸蛋、后背、腹部和脚。
⑥轻声说话或唱首歌与孩子互动。
⑦试著帮孩子洗个温水澡,会让孩子非常安心。
⑧试着新玩具或摆饰来转移的孩子的注意力。
说在最后
对于哭闹的孩子,要找出根本缘由,合理地解决这类不满,不要感到烦恼或者置之不理。如此孩子们就不会无端的哭闹不停啦,宝妈和月嫂才能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