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政行业的崛起,的确便捷了市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着实叫人头疼,类似投诉一度成为焦点,规范家政行业的唿声此起彼伏。
按说,商务部颁布了《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来明确管理和约束家政行业,应该是好事,这就是说,将原先监管家政业的部门,由工商局、消协两家共管增加为三家齐抓共管,买家的权益就应该更有保障了,然而适得其反,这不可以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有一句惯用的话叫“齐抓共管”,其出发点是为了突出某项工作的重要程度或困难程度,需要有关部门都要抓、都要管,齐心协力抓好、管好,但实质操作却并不理想。就拿上述事件来讲,工商局表示,“假如大家再进行监管,就有点越权。”而商务局则说“没执法权和执法队伍。这样一来,让三鼎家政成了“三不管”,“共管”成了大家都不管,乱象进一步漫延,损害了买家的权益,却不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根据律师的说法,两部门都有管理权限,向什么部门投诉,什么部门就应该受理。而两部门的做法事实上让家政行业的监管落了空。
现代管理重视效率,而提升效率的要紧渠道是实行责任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责权利明晰。假如大家都抓,大家都抓不到底,就会出现推诿扯皮,出现监管真空。因此,应进一步颁布细节,明确家政业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不要让“共管”成了“脱管”。
据《劳动报》报道,保姆荒、保姆乱该怎么样得到遏制?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在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家政行业从业职员应打造黑名单规范和退出机制,可参照机动车辆驾驶员管理模式,对家政服务职员实行积分管理,一旦积分扣完,就得回炉重新培训上岗。
家政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雇主侵害家政服务职员权益的事件与家政服务职员侵犯雇主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郑惠强委员指出,因为家政服务业大多是非合法就业,服务职员不在《劳动合同法》覆盖范围之内,一般只能参照宪法、民法、合同法、司法讲解及政府有关规章规范来规范,一旦出现纠纷,可能没办法可依。建议有关部门拓展家政服务业立法研究,尽快颁布有关家政服务法规,明确雇主、家政服务职员与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理顺家政服务机构、家政员工和买家之间的关系。
“因为保姆市场黑名单规范和退出机制尚未打造,无资质、无能力职员充斥市场。”郑惠强委员表示,不少中介机构为了占领市场,对从业职员既不筛选也不培训就直接上岗,致使从业职员素质低、服务水平差、买家投诉多,行业信誉遭到严重干扰。劳动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拟定家政服务行业的行业准则、运作模式、行为准则和考核标准。对于家政服务职员,应实行从业资质管理,在满足拥有有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会家政服务的入门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有关考试,才能持证上岗。将来亦可推出多级别的资质证书,培养高档家政服务人才,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可参照机动车辆驾驶员管理模式,对家政服务职员实行积分管理,对违反规定的职员进行扣分处置,一旦分数扣完,即吊销从业资格,需要重新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