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雇主有不当言行


有些雇主受主仆观念的影响,不尊重家庭员工的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有些雇主不允许家庭员工上桌吃饭,把剩饭剩菜留给家庭员工吃;有些雇主随便挤占家庭员工的休息时间,无节制地安排工作。


雇主的不当言行给家庭员工带来很大的精神重压和心理困扰。


家庭员工素质技能常见偏弱


调查发现,家庭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4%,高中占32%,初中及以下占64%;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仅占11%,参加过短期简单培训的占42%,没参加过任何培训的高达47%。文化程度常见较低,缺少必要的技能。


部分家庭员工职业道德欠缺


有些家庭员工不讲诚信、欺瞒雇主,有些家庭员工偷工减料、糊弄雇主,有些家庭员工没节省意识、导致浪费。大多数雇主对家庭员工的职业技能可以宽容理解,但对个人品行很在意。


家政服务公司管理缺位


现在家政服务公司中中介制占绝大部分。中介制公司只重视牵线搭桥,不重视后续指导和服务,对违规违约行为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多年来家政服务业进步粗放,致使很多非合法中介机构占据了市场。


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根据国内现行法律,家庭服务法律关系是雇佣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等一般性民事法律,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劳动法》只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而家庭不是用人单位,家庭服务行为被排除在外。


家庭员工与雇主怎么样重建信赖


贾玉英委员觉得,诚信体系建设是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进步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一同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家政行业要加快立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家庭员工的劳动权益,明确家政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对雇主和家庭员工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规范家庭服务市场秩序。


健全行业准则体系建设,包含家庭服务水平标准、家庭员工的职业技能标准、服务行为标准、服务价格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等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降低纷争矛盾,增进雇主和家庭员工的互信、和谐相处。


完善行业诚信记录机制,各地家政服务行业主管部门要为进入市场的雇主、家庭员工和家政服务公司(中介机构)打造诚信档案,对违法、违规行为或诚信不好的行为进行联网记录,形成震慑和惩戒。


加大家庭员工教育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方法,借助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对家政服务职员进行灵活多样的系统教育和培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推行职员制,推进家庭服务职业化,推进打造职员制家政服务企业,对家庭员工进行更系统规范的教育培训,用工合同由家政公司与雇主签订,促进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和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