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觉得,幼儿应该舒舒服服的躺着,防止剧烈运动。其实,这种怎么看不完全正确,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幼儿来讲,适合的运动非常有必要。
孩子在幼儿阶段最大的的特征就是不断探索环境,适应环境,这决定了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何样的人。所以爸爸妈妈们要多加注意,创造一个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最近,国家卫计委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约有87%的中国人是死于生活方法病。人在幼儿阶段培养的不好的生活方法,在幼儿阶段表现的不明显,但会在成人阶段表现出来。现在很多的成人病,愈来愈低龄化。少年儿童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不足为奇。在北京去年的健康白皮书中,肥胖儿童中有66%的人有高血糖,30%以上的人有高血压,这种健康问题的症结在儿童阶段。
而运动可以有效地遏制慢性病。但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运动对身心健康和生命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并且,因为运动并未必会使孩子高兴,因而孩子大都不想运动、对运动没兴趣。
在国内,传统的养孩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营养,要吃好穿好;一个是静养,孩子稍微有点儿不舒服,父母就要让孩子躺着不要动。缺少对孩子运动重要程度的认识。事实上运动是每个孩子都不能离开的。
其实,运动是营养,是孩子发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亲子早教中,具体到运动这个方面,大家要学会孩子不能离开什么运动。孩子不能离开的运动分成两类,健康运动和快乐运动。健康运动有心肺耐力锻练、抗阻力锻练和骨质提升性运动。心肺耐力锻练可以使孩子的心肺功能、免疫功能这类充分进步。快乐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享受体育开心的能力。快乐运动能力即会运动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够的话,在成年后拓展有关运动的时候便会产生一些障碍。
所以,在幼儿阶段锻练的运动种类要多,不然13岁之后再去进步便会困难很多。
另外,在孩子一岁之内,大概4个月到一岁,是儿童的味觉成长发育重点期。父母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合理搭配,防止饮食高盐、高糖。多给孩子吃一些天然食物,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结构,如此会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