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种情况下需要保暖呢?怎么样来判断孩子是不是饱暖适度呢?办法非常简单,可以通过察看孩子的面色,四肢温度来判断。假如孩子面色正常、四肢温度且全身无汗,则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另外的保暖手段。假如脸上有汗,手脚热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现象,说明孩子体温较高,在37.5℃以上,表示保暖过度,应降低衣被。假如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体温在36度以下时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合增加室温,添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手段。新生儿体温过低,紧急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所以需要予以看重。
新生儿保暖6注意
1.环境温度
在寒冷的冬季,新生儿的居室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0—24℃。秋冬季节较为干燥,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一般应维持在50%左右。可以借助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
2.孩子的衣被
孩子的衣服、被子最好使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好的保暖性。在穿着及包裹前要事先在暖气或炉火上预暖。包裹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四肢活动,假如保暖不够,可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应特别注意水袋内水温应为40—60℃左右,热水袋口盖必须要拧紧。将热水袋放置在包被以外,不可以直接贴于皮肤,以预防烫伤孩子。
3.孩子换尿布
新生儿排尿非常勤,更换尿布次数较多。因为尿布的温度低于孩子的腹部温度,应注意不要把尿布放在孩子腹部,以免腹部受凉。有条件的话可以事先在暖气上把尿布预暖再行更换。
4.孩子洗澡
当环境温度低时,不要把孩子放到浴盆中洗澡,要一部分一部分洗。可先洗头,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带上一顶小布帽,再洗颈部、腋窝、肘窝,当上身洗净后,穿上上衣或用浴巾裹住,下面洗腹股沟、臀部、下肢,用流动水清洗孩子的私处。洗完后,不要立刻让孩子睡觉,如此容易感冒,最好是和孩子活动一下。也不要立刻喂奶,洗澡时皮肤血管充血,血液重新分配,胃肠道处于缺血状况,立刻吃奶不利于消化吸收。另外注意,洗澡时周围不要有空气对流,室内温度最好在24℃以上,喂奶后2小时洗澡, 以免出现溢乳。
5.用睡袋
孩子晚上睡觉时较为多动。爸爸妈妈要随时查询,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头部和脸部翻到被子底下,以至引起窒息。用睡袋保暖之余也可以非常不错地解决这个问题。
6.外出时保暖
天气不是特别冷的时候,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鲜空气。外出时需加穿厚衣物,必要时用毯子包裹好孩子,同时注意孩子的头、耳朵和小手都应被包裹住,以免被风吹致使皮肤开裂。在户外,假如要把孩子从车里抱出来,应该注意用衣物或薄毯护住孩子的嘴鼻,由于孩子的鼻黏膜血管丰富,鼻腔较为狭窄,遇冷风容易鼻黏膜充血,出现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