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员工的考试如何考?近日,江苏正在积极推进家政服务执业资格认定。据了解,依据家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执业资格认定项目分成家事助理、家庭护理、家庭教育、家用电器维护、家庭保健、家庭文化礼仪等六大类。记者采访时发现,事实上,现在家政行业的从业职员主要以城市下岗失业职员和农村劳动  力转移人口为主,文化层次相对偏低。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复杂理论考核不现实,而其次,对其进行简单的家政服务操作考核好像又失去资格认定的目的。目前市场对家政职员的需要参差不齐,每一个家庭的状况、条件迥异,服务是不是达标很难界定。所以,对于家政员工执业资格的统一认定,无异于用一种标准衡量不同家庭的需要。显然,这很难被大部分家庭认可。     在东莞某家政企业推出的保姆从业资格等级标准试行草案中,记者看到,“东莞家政员从业资格”项目中还有“能把食物加工成需要的形状,会制作当地两种以上的主食,会烹饪五种以上的家常菜”,“会用平时礼貌用语,尊重顾客家人,待人和气,穿着得体大方”,“具备较多的东莞家政学知识,了解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买家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并可以用这类法律来维护自己和顾客的权益”等叫人啼笑皆非的评判标准。

    可以得知的是,不只江苏一个区域,其他省市,如上海于2003年颁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方法,率先在全国推行社工专业资格证规范,社区服务员工需要进行资质认证后才能上岗,并评定等级;广州去年11月发布全国首个家政行业职业标准的征求建议稿,旨在为社会提供一个判断保姆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客观尺度;武汉早已进行“家政从业职员职业资格鉴别”;郑州家政协会按期公布各家政服务单位的合法培训持证率,实行年终考核,对合格的家政员工颁发家政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和由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记者获悉,以上很多规范,有些已经实行多年,但有关家政服务的举措,却未被引起足够的看重。记者所做的小范围调查显示,五成以上的家庭觉得,对家政服务执业资格的认定,确实可以起到规范市场有哪些用途,但家政服务是一项人性化、比较有针对性的特殊服务,有执业资格,并未必符合我们的特殊需要,没证书也未必不可以达到需要。同时,针对高档家政人才紧缺的近况,不少急切需要家政员工的家庭表示,家政员工应重在培训,而非考核。

    在北京的一些家政服务市场,钟点工、月嫂、医院陪护、月子护理、老年人护理、家庭烹饪、园艺插花等已经成为家政服务的新闪光点,家政员工一改过去看孩子、扫地、做饭的“老三样”,进而转向新兴的服务范围。“家政员工选择短平快类的活儿,不排除身兼数职的可能,因而,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工在市场上很抢手。

    有媒体报道,上海高档家政人才缺口已达千人;在南京,家政“高工”不足20人;在北京,九成保姆仍处于“低端”服务水平;在西安,现在对家政工的需要大约是12万名,但事实上岗的不足一半。家政职员缺口虽大,但用工家庭对从业职员的认可度不高。不难看出,伴随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家政服务的需要也不断变化,以清扫、保洁等为主的简单体力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因此,提升家政服务职员的素质,就看上去愈加要紧。为此,各地政府对家政服务业除去在政策上扶持以外,还针对当地的实质状况,拓展不相同种类型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