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精确扶贫、精确脱贫正在各地蓬勃发展地推进,很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待转移就业,但他们或因没技能,或因没经验,或因没胆识等,并没达成转移就业的目的。同时,近年来伴随城镇化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与“二孩年代”的到来,对家政、养老等方面的需要不断增加,家政服务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突出。此前有数据显示,北京家政市场的供需比约为1:8,缺口大约在40万至50万之间。这虽然只不过北京一地的调查数据,但也可以看作各大城市的一个缩影。
缘于此,此次昆明与街道联合推行的“家政扶贫”,就看上去非常有针对性。拓展“家政扶贫”行动,至少有两大利好:一是有益于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精确扶贫,推进家政扶贫是“授人以渔”的做法;其次,这也有益于缓解城市家政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好地改变民生。除此之外,联合推行扶贫的两个地方,距离并不远,对这类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来讲,基本可以达成家庭和工作兼顾,可谓一举多得。
推进“家政扶贫”,不止是一项爱心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而且,这也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此前,商务部就印发了《商务部、进步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关于全方位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工作的公告》,这算是“家政扶贫”的顶层设计。之后上海先行先试,吸纳1万名贵州贫困县的富余劳动力在沪从事家政服务。初步来看,上海的初试效果很好,在一定量上帮助了一些贫困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有益于他们的脱贫致富。
相比起上海与贵州等地的“长线对接”,此次昆明与东川区的“短线对接”,则是更进一步、愈加便利的举措。如此的现实也意味着一点:“家政扶贫”政策正得到愈加多区域的支持与认可。既然“家政扶贫”的推进在困难程度系数上较小,且各大城市又的确需要更多的家政服务职员,类似如此的“家政扶贫”,的确有必要继续推广。现在各地的积极尝试,这背后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也好,失败的教训也罢,都是宝贵的财富。当然,具体的家政服务,也应做好岗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让其经得起市场大潮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