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月嫂,有人想到的是她们带新生儿专业、收入高;有人想到的是她们辛苦、困难;也有人想到的是她们非常不负责任……那样,她们到底是什么样呢?本报将推出“关注月嫂”系列报道,为读者展示月嫂群体背后的故事。
专业:注意安全非常重要
3月21日下午,记者在南宁一家家庭服务公司,采访了十几名刚刚参加中级培训的月嫂和培训她们的覃滢颖老师。谈到带一名新生儿非常重要的是注意哪些地方时,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安全”。
月嫂韦小英介绍说,新生儿一般要两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喂奶后都要扶着孩子,让孩子趴在自己肩上轻拍背部,直到婴儿打嗝为止,不然婴儿特容易溢奶。婴儿一旦溢奶,由于其呼吸系统的功能发育还不完全,非常可能将奶水倒吸入气管,致使发炎。她说:“白天带婴儿和产妇一天了,晚上再这么折腾几次,真吃不消。可是为了婴儿的安全,大家又需要如此做。
用手轻触婴儿的嘴巴旁,依据反映判断是不是饿了;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夏季炎热,婴儿出汗了要准时擦和换衣服;婴儿哭泣时,告诉他们“你等一会,我一会就抱你”,十几秒或二十几秒后再抱起来,让他们了解要等一等……覃滢颖老师说,带一个新生儿应该注意的还有不少不少。
辛苦:上班一天顶三天
在做了4年月嫂后,现年49岁的青子莲决定不干了。由于她感觉,“年龄大了,有点吃不消”。
熬夜,是月嫂常见觉得最辛苦的。青子莲说,晚上每隔两个小时,月嫂就要起来给婴儿喂奶一次,接着还要抱着孩子轻拍半个小时,以防孩子溢奶后呛奶。有些孩子晚上睡觉时,非要摇着才入睡。遇上一些作息不规律,“黑白颠倒”的孩子,她们一个晚上来回折腾六七次,基本上就天亮了。
无奈:感觉愧对自己家里娃
对于月嫂来讲,辛苦是小事,而令他们为难和无奈的,是没机会回家哄我们的孩子。
自从儿子两岁半开始,今年33岁的黄凤琴就做了月嫂,之后便和儿子聚少离多,一个月只能回家见儿子一次。“一直照顾别的小朋友,都不要我了。”每当听到儿子如此的抱怨,黄凤琴心头都会袭来一阵酸楚。有时,黄凤琴离家久了,她只能骗儿子说“在外地打工”。有时黄凤琴回到家,儿子即便和玩伴在一块玩,也非要母亲坐在旁边看着。做月嫂8年的黄凤琴说,她再做几年就计划转行了。
采访中,一名年轻的月嫂说:“我孩子才一岁七个月,爱人体弱多病,几乎没劳动能力,家穷,就把儿子丢给70多岁的爷爷奶奶哄了……”话还没有说完,她的双眼湿润了。
“以前,我没带孩子的经验,不了解怎么样带好一个孩子。现在,通过培训,我学到不少教孩子的常识,可是为了生活也没机会回家带孩子。”月嫂张秀芬说,她有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两岁,而0到6岁是孩子培养各种习惯的重点期,她很担忧两个留守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
快乐:工作被认同最高兴
在月嫂眼里,做这份工作也有很多好的地方。
“技能好的月嫂,体贴周到地带好孩子,与雇主交流多、关系处置得也好。每一个月领薪资时,不少雇主会多给一二百元辛苦费,月嫂当然也开心了。”一名月嫂说。听到这话,在场的十几名月嫂都“哈哈”地笑了。1月嫂接着道:“大家不少人都会尽力工作好,得到雇主的承认就非常高兴了,再得到现金奖励一定更高兴。”
还有就是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把月嫂职责范围的事一项项写下来加以确认。如此,雇主不会感觉月嫂“偷懒”,月嫂也不会感觉雇主“老提非分需要”。有些雇主为了图便捷,没签订合同,结果在月嫂服务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双方的权利义务就分不清了。